前言
2021 年 7 月 19 日,美国空军开展 “太平洋钢铁行动 2021” 军事演习。在此次行动中,25 架 F - 22 隐形战斗机与 10 架 F - 15E 战斗机分别从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出发,部署至关岛基地。如此大规模地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 F - 22 战斗机实属少见,毕竟美国空军目前仅有 125 架处于战备状态的 F - 22 战斗机。军事专家推测,此次部署或许是由于 F - 35 战斗机的性能未达预期,而美军认为唯有 F - 22 战斗机具备与歼 - 20 战斗机抗衡的实力。那么,这 25 架 F - 22 战斗机对中国究竟构成多大威胁?
一:中国重型战斗机的发展进程
20 世纪 90 年代初,中苏开启武器贸易谈判。1990 年,中国对米格 - 29 战斗机和苏 - 27 战斗机进行评估后,于 1991 年夏季下单订购 20 架苏 - 27SK 战斗机以及 6 架苏 - 27UBK 双座教练机。自 1992 年起,这批战机陆续交付。1996 年,中国再次追加订购 16 架苏 - 27SK 战斗机与 8 架苏 - 27UBK;到 2000 年,又新订购 28 架苏 - 27UBK。苏 - 27 系列战机成为中国空军列装的首款重型空优战斗机,受到中国空军的高度重视,期望其能够有效应对 F - 14 和 F - 15 等空优战斗机。1995 年,中国斥资 12 亿美元引进俄罗斯 200 架苏 - 27SK 战斗机的生产线,初期采用俄方成套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,随后逐步推进国产化进程。依据合同规定,这些战机仅供中国国内使用,禁止对外出口。尽管苏 - 27S 战斗机在整体技战术性能上与 F - 15A 战斗机基本相当,但其机载雷达及武器系统与 F - 15C 战斗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。苏 - 27 装备的 N001 机载雷达系统重达 1 吨,探测距离却不足 100 公里,且仅能使用 R - 27R 半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对单个目标发起攻击,攻击角度限制在 30 度范围内。早期型号的 R - 27T、R - 27R 导弹实际射程仅为 25 - 30 公里。
苏霍伊设计局早已洞悉这些缺陷,因此在苏 - 27 正式定型生产前,便着手开展苏 - 27M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,但向中国出售的仍是苏 - 27SK 战斗机。1998 年 12 月,首批两架使用俄罗斯零部件组装的歼 - 11 战斗机顺利出厂。然而,早期生产的多数批次歼 - 11 战斗机因质量问题需返厂修复。在此期间,中俄双方产生严重分歧,中方指出俄方交付的航电设备已落后,多次提议对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进行升级,却遭到俄方拒绝。直至 2000 年底,中国宣布后续歼 - 11 战斗机不再采用俄方零件制造,俄方最终同意提供 N001V 雷达和 R - 77 主动雷达中程导弹,并向中国交付约 95 套升级套件。中国秉持 “双轨并行” 的发展策略,在要求俄方进行技术升级的同时,利用国产新型电子设备、飞行信息系统以及多功能显示器,将歼 - 11 战斗机改进升级为歼 - 11A 战斗机。歼 - 11A 战斗机于 2000 年投入生产,截至 2002 年底,共组装完成 48 架;到 2006 年停产时,歼 - 11 战斗机和歼 - 11A 战斗机累计产量约达 105 架。
此后,中国转而生产全面配备国产航电设备的歼 - 11B 战斗机,并换装 WS - 10A “太行” 发动机。由于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轻量化电子设备,歼 - 11B 战斗机较歼 - 11A 减重 700 公斤。但受发动机技术难题影响,歼 - 11B 战斗机的研发进程多次推迟,首批次仍采用 AL - 31F 发动机,第二批次才全部换装 WS - 10A 发动机。歼 - 11B 战斗机搭载的国产 1493 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,探测距离可达 100 公里,能够同时对 4 个目标实施打击,还配备了国产 ARINC429 数据总线、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、全新玻璃化座舱以及机内电子对抗系统,并装备 PL - 12 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。经过改进升级的歼 - 11B 战斗机,在探测能力、拦截能力和多目标打击能力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,整体技术水平已与美国四代改进型战斗机不相上下。目前,中国歼 - 11B 战斗机装备数量已接近 300 架。
这些早期型号战机也将逐步升级为歼 - 11D 战斗机。2015 年中期成功首飞的歼 - 11D 战斗机,借鉴了歼 - 16 多用途战斗机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机载空空导弹技术,空战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。歼 - 16 战斗机的雷达和航电系统技术水平达到歼 - 20 的 70% 左右,但其成本是歼 - 11B 战斗机的 2.5 倍以上。歼 - 11D 换装的全新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 350 公里,对现役 300 架歼 - 11B 战斗机进行升级改装的总费用,与购置 60 架歼 - 16 战斗机相当。鉴于歼 - 11B 战斗机生产时间相对较晚,具备较高的改装价值,完全能够与装备 APG - 63 (V) 2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 F - 15C 战斗机、配备 APG - 82 (V) 1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 F - 15E 战斗机,以及换装 APG - 79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 FA18E 战斗机一较高下,能够快速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重型战斗机,直至歼 - 20 战斗机大规模列装服役。
歼 - 20 战斗机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空军实现了从第四代战机向第五代战机的跨越,其生产列装进度符合预期规划,这一成果令美军大为震惊。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・盖茨曾断言,中国在 2020 年前无法拥有第五代战斗机,但事实是,2020 年时歼 - 20 战斗机已装备两个空军作战旅。作为一款与 F - 22 战斗机性能相近的隐身战斗机,歼 - 20 已跻身世界最先进战机行列。在中国空军组织的空战对抗演练中,歼 - 20 战斗机凭借 “霹雳” - 15 中远程空空导弹(射程达 150 公里),以零损失战绩连续 “击落” 108 架歼 - 11B 战斗机,其雷达探测距离和空空导弹射程均远超 F - 22 战斗机,使美军面临着与过去 20 年其对手相似的作战困境。
二:2005 年空战形势分析
2005 年,中国军事力量与美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,中国空军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,缺乏大规模机群作战指挥经验,即便拥有数量优势,在台海这一有限区域内也难以充分发挥。当时,中国军事力量既难以阻止美国军事介入,也难以应对日本可能的干涉,甚至无法确保战火不会波及内陆地区。美国兰德公司通过兵棋推演得出结论:若美军在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 F - 22 隐身战斗机,便能迅速从冲绳赶赴台海,对中国空军的行动进行有效应对。美国空军的演习数据显示,在双方空军规模相当的情况下,F - 22 战斗机与苏 - 27 战斗机的战损交换比约为 1:10,即美军每损失 1 架 F - 22 战斗机,中国将损失 10 架苏 - 27 战斗机。
即便美军不使用 F - 22 战斗机,仅投入 72 架 F - 15 战斗机或 48 架航母舰载机联队,其获胜概率便可从 50% 提升至 65%;若再增派一个 48 架规模的航母舰载机联队,获胜概率将进一步提升至 80%;若同时投入两个航母舰载机联队和驻冲绳的两个战斗机联队,美军获胜概率可高达 90%。当时,美国空军装备的 F - 15C 战斗机最大航程接近 5000 千米,其搭载的 APG - 63 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 120 千米,而中距空战能力相对较弱的苏 - 27 战斗机,在与 F - 15C 战斗机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。对于美军而言,投入如此规模的兵力,在作战成本与收益方面极具性价比。因此,从当时的形势判断,若在 2005 年爆发冲突,美国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极大。
三:《撼天裂地——21世纪中国空军的作战理念》
自2006年起,中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列装新型战斗机与新型舰艇,其战斗力提升的速度远超美国预期。2009年,美国兰德公司基于形势变化,再度撰写了一份题为《撼天裂地——21世纪中国空军的作战理念》的研究报告。报告指出,1996年时美国仅需一两艘航母即可介入相关区域,而到2015年至2020年,必须在关岛部署F-22战斗机与B-2隐身轰炸机才能形成一定威慑力。至2020年,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已愈发强大,若美国试图干预,其在西太平洋的部队及设施必将遭受攻击。
当前,西太平洋的美军基地大多采用露天停放飞机的方式。经测算,美国驻日本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若遭34枚装备子母弹弹头的“东风”-15导弹打击(每枚弹头内通常含166枚子弹药,单枚子弹药的杀伤半径为9米,因此一枚500公斤弹头即可覆盖多个停机位),所有露天停放的飞机将被悉数摧毁。连面积最大的嘉手纳空军基地都无法承受34枚弹道导弹的攻击,日本境内的其他几个基地更是如此。
这也正是美国将西太平洋防御中心转移至关岛的主要原因。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空军基地,美军部署于此的B-2隐形轰炸机从该基地起飞,足以对整个亚太地区实施攻击。尽管面对日益强盛的中国,该基地也无法确保绝对安全,但安全性已大幅提升。然而,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:战斗机出动率对空战胜负的影响。
F-22战斗机原本是为欧洲战场设计的,其作战半径有限,这在广袤的西太平洋区域成为致命缺陷。从安德森基地起飞的F-22战斗机,往返台海需进行4次空中加油(关岛距台湾海峡2900千米,往返飞行需7小时,在交战空域滞留2小时)。如此遥远的距离,严重影响了战机的出动率与飞行员的疲劳程度。飞行员每日工作时长为12小时,任务准备与起飞准备需消耗2小时,剩余飞行时间最多10小时,超出此限便会极度疲劳。F-22战斗机降落后,需3小时重新挂载武器、补充燃料,还需9小时进行维护,之后才能再次起飞,即完成一次任务周期需20小时,每日仅能出动1.1至1.2次。目前美国在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有25架F-22隐形战斗机与10架F-15E战斗机,每日总出动量约为25至26架次,经计算,每日每小时可执行制空巡逻任务的F-22战斗机仅1架。
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容量为250架飞机,最多可部署96架F-22战斗机。为支援这96架F-22战斗机,需配备68架加油机,此外还需预警机与侦察机。即便将美国全国的F-22战斗机全部调往该基地,每小时也仅有6架F-22战斗机执行制空巡逻任务。而嘉手纳基地在同等数量战斗机的情况下,总出动量是安德森空军基地的两倍,这便是距离带来的战术差异。
中国在距离台湾岛930千米的范围内拥有41个军用机场,其中12个为重型战斗机机场,部署了12个重型歼击机团,约288架重型战斗机,其中至少24架为歼-20战斗机(部署于芜湖的空9旅)。这些机场距离台湾岛的平均距离为381海里(距离最近的福州基地仅77海里),战机起飞后10分钟至80分钟即可抵达台湾岛,且所有战斗机无需空中加油,可在交战空域滞留1.25小时。每架战斗机平均每日可出动2.4次,据此计算,12个空军基地每日可出动690架次(一个团24架×12个团×2.4次),每日每小时可执行制空巡逻任务的重型战斗机达36架(690架次×1.25小时÷24小时)。
由此可见,美军若想在台海保持存在,要么缩短制空巡逻时间,每日仅在台海活动2小时,要么减少飞机出动量,以1架F-22战斗机应对36架中国重型战斗机的挑战。即便不考虑歼-20战斗机,仅面对苏-27系列战斗机,F-22战斗机也无优势可言。兰德公司的计算表明,当苏-27系列战斗机与F-22战斗机的数量比例为3.18:1时,双方战平;当比例达到6:1时,F-22战斗机将战败。F-22战斗机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载弹量较低,仅能挂载6枚空空导弹,这极大限制了其打击目标的数量,在战斗中极易陷入“有目标、无导弹”的困境。
更为关键的是,中国空军具备美军无法企及的战术灵活性。由于距离近,中国空军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,在特定时间段内突然将出动量提升数倍,以数量优势抵消F-22战斗机的质量优势,而远道而来的美国空军却难以作出有效反应。若中国出动歼-20战斗机,不仅在数量上压倒F-22战斗机,在质量上也将占据优势。当中国空军夺取台湾岛以东空域的制空权时,美国的E-3预警机将被迫后撤150至300海里,无法探测海峡内的目标,美军战斗机只能依靠自身搜索目标,而中国战斗机则有预警机支援,优势极为明显。同时,美军的空中加油支援也会遭到破坏,其海空军行动将举步维艰。
四:结语
如今,中国现役四代战斗机数量已超千架,其中四代重型战斗机至少600架,五代重型战斗机也将达到100架。而美军在西太平洋仅部署了98架四代重型战斗机与25架五代重型战斗机。无论是在数量、质量还是地理优势上,美军均无任何胜算。美国《空军》杂志2009年第12期曾刊登美国海军上将帕特里克·沃尔的讲话:“中国军队已配备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空军装备,而美军正面临战机老化、新式战机故障频发的艰难时期。你们将面对的对手,坚信自己能够击败你们,美国海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。”兰德公司在2014年4月29日发表的《与中国的冲突:前景、后果和威慑战略》报告中也指出:“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,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正在发生转变,且这一趋势看似不可逆转。美军在未来的处境将愈发艰难,甚至可能变得更加脆弱。”
相关资料展示:
以下为美国F-15、F-16、F-18、F-14战斗机的原厂技术手册,点击本号主页,还可查看F-22战斗机的原厂技术手册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实盘配资平台查询,配资论坛是什么,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